高磷血症是慢性肾脏病(CKD)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 尤其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是 CKD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 性骨营养不良、血管及组织钙化的重要原因,与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全因死亡率、生存率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血清磷酸盐每升高 1mg/dl,二尖瓣钙化增加62%,胸主动脉钙化增加33%,主动脉钙化增加25%,冠状动脉钙化增加21%,死亡风险增加18%,因此有效控制血磷水平是改善 CKD 患者预后的关键。然而我国高磷血症现状不容乐观,面对着患病率高和达标率低的双重严峻负担,研究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透析患者高磷血症患病率76%,达标率38.5%。
控制高磷血症应从限制磷的摄入、充分透析或增加透析对磷的清除、合理使用磷结合剂以及有效控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四个方面改善钙磷代谢。
限制饮食中的磷酸盐摄入是预防和管理高磷血症的第一步,食物中的磷可分为有机磷和无机磷,加工食品中的添加剂含有较多的无机磷,无机磷几乎可以完全被肠道吸收,因此建议患者尽量限制加工食品的摄入;蛋白质食物是有机磷的主要来源,一般来说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含磷都高,而透析患者对营养的要求高,严格限制磷的摄入也会引起蛋白质摄入不足,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其中蛋清和海参是少数的含蛋白质高而含磷相对偏低的食物。
服用磷结合剂,减少每日食物磷的吸收是管理高磷血症的第二步,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主要含钙磷结合剂和非含钙磷结合剂,含钙的磷结合剂由于其价格优势得以广泛应用,但由于其可增加异位钙化及钙化防御的风险,使得非含钙磷结合剂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增加,而又因其价格因素限制其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充分透析是管理高磷血症的关键环节,每次血液透析治疗磷酸盐清除量约为 800mg(对常规每周 3 次透析患者,磷酸盐清除量相当于约 350mg/d),而每日磷酸盐摄入量为 600~650mg,超出了每日透析清除的磷,故仅靠传统的血液透析不能达到磷酸盐出入平衡,此外有研究显示,血液透析后 1h 血磷水平回升约 40%,可能与透析后体内磷的再分布有关;通过强化血液透析治疗,特别是增加透析频率、延长透析时间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血磷清除率。
有调查表明,没有得到很好的饮食指导、降磷药物使用不足固然是导致我国透析患者血磷更高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可能还是我国患者透析充分性差,因此血磷清除不佳。那么我们是否需在传统的血液透析的基础上做些改进,以利于磷的清除,改善患者的预后呢?
相关针对长时透析的研究发现:从进入长时透析2个月起,血磷即显著下降并持续维持在1.67mmol/L以下,血磷>1.78mmol/L者比例也显著下降,25%的患者逐渐停用降磷药物,甚至有部分患者出现低磷血症。
长时透析使溶质通过缓慢跨细胞转移,增加各种毒素的清除率,尤其是磷,有利于细胞内外的平衡,达到更好的清除效率,可有效调整钙磷代谢,减少了磷透析后反跳的现象;研究显示长时透析改善钙磷代谢、降低高磷血症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因此,长时透析能持续、平稳、有效地控制透析患者高磷血症,不良反应少,有助于改善患者慢性肾脏病矿物质骨代谢异常,从而有望减少心血管事件、改善预后。